六月的风裹挟着夏的热烈,吹进双滦区第七小学正在浇筑的教学楼工地,一台台起重机挥舞着臂膀,这座正在崛起的校园,正以数字化为笔,勾勒着未来教育的模样。
双滦区第七小学效果图。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部署,持续夯实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基础建设,2024年4月,双滦区第七小学建设项目正式破土动工。作为省、市民生工程重点项目,同时也是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,这座规划用地面积达22102.05平方米的现代化校园,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拔节生长。 “去年拿到施工许可的当天就开始土方回填。”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文锦站在施工蓝图前,安全帽下的脸庞被晒得黝黑,汗水顺着额角滑落。他告诉记者,去年年底前完成了桩基施工,今年3月检测全部合格。 如今的工地,已不是一片黄土,北楼二层楼板浇筑完毕,三层支模架如骨骼般挺立,穿过施工脚手架,操场区域的划分已初见端倪。 塑胶跑道的轮廓在阳光下清晰可见,旁边的风雨操场钢架结构已封顶。“看这儿!”校长王金指向锻炼区角落的几个金属支架,“智慧体育测试系统的探头就装在这里,将来孩子们跳绳、跑步,数据能实时传到管理中心。” “系统通过人脸识别自动计数,一台设备可以检测7个孩子,我们打算让班级分批次使用。”王金说到未来能通过屏幕实时查看全校学生运动数据时,眼里闪着光。 该校建设严格遵循高标准、高质量要求。“学校在建设过程中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建有AI教室,老师上课的每个手势、学生举手的次数,系统都能自动分析。轻点屏幕,基础题和提高题可以精准找到对应的学生,还自带评价系统,对教学内容也能进行数据分析,这就是‘AI+’的魅力。”王金说。 记者了解到,该校还将构建数字孪生系统,在操作端下雨了会显示雨天场景,点进教学楼能看到每层有没有人,并带有防霸凌预警功能,信号直接传到保安室。 数字化建设带来了最新的教育理念,但挑战也摆在眼前。王金表示,“采集的学生运动轨迹、课堂表现都是敏感数据,数字化是好事,但我们得织密防护网,保障网络安全。” 作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先行区,双滦区第七小学的建设,是持续提升教育质量、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,建成后,也将有效缓解周边区域学位压力,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,为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新动力。 夕阳西下,教学楼的轮廓在晚霞中渐显。望着工地远处的天空,王金感慨:“将来的孩子太幸福了,七小可期,未来可期。” 此刻的双滦区第七小学,钢筋是骨骼,数据是血液,在数字化浪潮中拔节生长。它不仅是一所学校,更像一个窗口,让人们看到教育与科技碰撞出的火花,如何照亮未来的课堂。